“五体投地”中的“五体”指的是什么?
2025-10-27 20:54:52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对一个人或事物感到极度钦佩和尊敬时,常用“佩服得五体投地”来形容这种心情。那“五体投地”中的五体到底指的是什么呢?“五体投地”是一个成语,出自《大唐西域记·三国》:“致敬之式,其仪九等: 一、发言慰问,二、俯首示敬,三、举手高揖,四、合掌平拱,五、屈膝,六、长跪,七、手膝踞地,八、五轮俱屈,九、五体投地。”
所以“五体投地”是古印度佛教表达敬意的最高形式,是用两手、两膝和头一起着地。在古印度,佛教徒认为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表达对佛陀、法和僧的至高无上的敬仰之情。所以“五体”指的是双手、双膝和头。
佛教传入我国后,“五体投地”作为一种礼仪也逐渐在中国流行开来,不仅用于对佛像的顶礼膜拜,有时也被用来表达对师长、父母等尊长的无比尊敬。
到了现代社会,除了拜佛、拜祖先外,我们很少以这种肢体的形式来表达对一个人的尊敬,但“五体投地”这个成语却经常被用来表达我们的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