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何不重用魏延?原因值得深思

2025-09-21 21:27:04

三国这段历史啊,充满了各种精彩的故事和复杂的人物关系。咱今天就来唠唠,为啥魏延这么一员猛将,却一直得不到诸葛亮的重用。

魏延那可是相当有能耐的。刘备拿下汉中后,大家都觉得汉中太守肯定是张飞,结果刘备力排众议,让魏延当了汉中太守。魏延也不含糊,拍着胸脯说,要是曹操亲自带着大军来,他就挡住;要是曹操派个偏将带十万兵来,他就把敌军给吞了。这话一出口,那气势,直接就镇住了众人。而且后来魏延在战场上的表现,也确实证明他有这个本事。

可这么厉害的一个人,在诸葛亮这儿,却好像一直不受待见。诸葛亮北伐的时候,魏延多次请命,想自己带一支人马,和诸葛亮兵分两路,来个奇袭,就像当年韩信那样。他还提出了著名的 “子午谷奇谋”,说自己带精兵五千,再带五千运粮的,从子午谷出发,十几天就能到长安。镇守长安的夏侯楙胆小没谋略,肯定会吓得弃城而逃,这样就能一举拿下长安,然后等诸葛亮大军从斜谷来会合,咸阳以西就能平定了。这计划听起来多刺激,多有战略性啊!但诸葛亮呢,想都没想,直接就给否了。

这是为啥呢?我觉着啊,首先就是两人的性格和军事理念不太一样。诸葛亮大家都知道,那是出了名的谨慎,行军打仗讲究个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他的北伐,每一步都规划得特别细致,就怕出啥岔子。可魏延呢,勇猛有余,谋略也有,但就是性子急,作战风格比较激进,喜欢冒险,想着一招制敌,迅速解决战斗。这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就像两个齿轮,怎么都合不到一块儿去。诸葛亮不敢冒险,他觉得魏延这计划太悬了,万一失败,那损失可就大了去了,蜀汉可经不起这么折腾。

再一个,魏延这性格啊,太傲了。他自恃有才,谁都不放在眼里,在蜀汉的朝堂和军营里,得罪了不少人。就说和杨仪吧,两人简直就是水火不容,一见面就掐,好几次魏延都气得拔剑要砍杨仪。诸葛亮呢,既要倚重魏延的勇猛,又很欣赏杨仪的才干,这两人闹得这么僵,诸葛亮夹在中间也很为难啊。而且,魏延有时候连诸葛亮都不太尊重,当面就敢和诸葛亮叫板,这让诸葛亮心里肯定也不太舒服。你想啊,作为领导,肯定希望下属能听话,能尊重自己的决定,魏延这样的性格,诸葛亮就算想重用他,估计也得掂量掂量。

还有一点,我觉得也很关键,那就是政治因素。诸葛亮是荆州派系的核心人物,他在用人的时候,难免会偏向自己这边的人。魏延虽然也是荆州人,但他和诸葛亮的关系并不亲近,不属于诸葛亮的亲信圈子。在诸葛亮的阵营里,像马谡这些和他关系好的,得到的机会就多。诸葛亮更希望看到自己培养的人能立功,能传承自己的理念和战略。所以在一些重要任务的安排上,他就把魏延给避开了,宁愿用马谡这样的,也不给魏延机会,这就导致魏延一直觉得自己怀才不遇,心里憋了一肚子火。

诸葛亮不重用魏延,其实是多种因素综合起来的结果。性格、军事理念的差异,魏延自身的性格缺陷,以及背后的政治因素,都让魏延在诸葛亮手下难以大展拳脚。这也挺让人惋惜的,要是两人能相互理解,相互配合,说不定蜀汉的北伐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呢。

好啦,今天关于魏延为啥得不到诸葛亮重用的事儿,就跟大家唠到这儿。觉得有意思的朋友,别忘了点赞关注,愿您点赞后财运亨通,福气满满!咱们下次再接着聊三国里那些有趣的事儿。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曹操选择“魏”为国号的背后原因
吃干抹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