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哪里“班味”最重?这城超过70%都是打工人

2025-09-08 23:19:09

原创 努力打工的 四象工作室

你是否曾在凌晨挤过地铁,又或是深夜打着工卡从工位悄然离开?在这个遍地“打工人”的时代,你有没有想过:在哪座城市、哪个省份,人们最拼?哪个地方,才是真正的“牛马聚集地”?一份基于全国就业人口数据的“牛马指数”排行榜,或许能揭示那些我们身边“看不见的奋斗”。

文 | Paella 图 | 四象设计部

衡量一个地方的奋斗值,除了看房价、看GDP以外,“牛马指数”——即一个地区的打工人浓度,也是非常直观的指标。打工人的世界没有假期,只有工位、饭卡和公交站。他们不是牛,也不是马,只是日复一日奔波在城市里的“普通人”,用自己的一身力气把GDP顶起来。

从“牛马指数”(就业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来看,浙江(59.2%)、江苏(56.8%)两大经济强省不出意外地成为排名前列的代表,杭州的数字经济与苏州、无锡的高端制造属于吸附力较强的产业,每年都创造大量就业岗位,吸引劳动人口持续流入:2023年浙江常住人口增50万,江苏增11万。

比较令人惊讶的是,平时常被归类为西南偏远地区的云南(58.8%)竟然超越了一众东南沿海省份,成为牛马占比极高的地区。

但我们也注意到,云南省的乡村就业占比高达52%(浙江仅27%),超越了城镇就业人口,这说明其就业结构仍以农业劳动为主,尤其是农村人口“无退休”现象普遍,提高了该省份的整体就业人口数量。

当我们在写PPT骂996、早八地铁里捧着美式咖啡焦虑“人生规划”时,在大理的田间、普洱的山头、红河的村里......大爷大妈正扛着锄头出门,这也是一种牛马生活,只是颜色不同、节奏不同而已。

与之相反的是一些就业人口占比较低的省份,典型代表有黑龙江(43.1%)与河南(49.2%),虽然两者都面临劳动力规模不断萎缩的危机,但引发的原因却不同。地处东北地区的黑龙江产业结构转型滞后,传统重工业岗位减少,新兴产业岗位供给不足,老龄化加剧。

而河南则是本地制造业升级缓慢,高端岗位稀缺,平均工资全国倒数第一,人才吸引力弱,导致劳动年龄人口外流超过1000万。

除了“牛马指数”占比绝对值以外,我们还关注到各省份之间的城乡就业人口比例有着较大的差距。其中,城镇就业占比最大的是北京(87.6%)、上海(87.5%)和天津(84.2%),而乡村就业占比最大的则是西藏(59.28)、云南(52.1%)和甘肃(51.7%),基本都集中在西南偏远地区。

虽然都是名义上的“牛马”,但乡村就业与城镇就业的特点有着较为明显的区别。首先,乡村就业人口平均年龄更大。山东济南调研显示,农业就业者平均年龄58.6岁,60岁以上占47.1%;其次,乡村就业形式与城市中的企业不同,新型农业主体(合作社、家庭农场)仅占12.9%,多数仍为小农经营,就业承载力弱。

虽然省内发展水平差距较大的广东在牛马指数上并没有排进前五,但具体到城市,广东省深圳市却是当之无愧的知名“年轻牛马之城”,这并非刻板印象,而是有丰富的数据支撑。

2025年初,深圳就业登记人数突破1270万,占常住人口比例接近70%,相当于在深圳随便捞10个人,有7个是日常奔波的打工人。

如果和北京、上海、广州三座全国发达都市的代表相比,深圳的这个数字更为夸张,广州的就业人口占比约为60%,上海为54%,而北京更是只有51%,在“牛马”的密集程度这方面,深圳可谓是当之无愧的全国第一。

同时,深圳常住人口增量还连续两年居广东省第一,2024年新增19.94万人,较2023年增量增长55%,整个城市像一座巨大的“就业磁场”,不断吸引着全国各地奔涌而来的求职者们。

不仅如此,在深就业非户籍人员超960万人,占全部就业人口的76%;全市平均年龄32.5岁,14-35岁青年超800万,在2024年《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中蝉联“95后首选就业城市”榜首,每天都有无数“新鲜牛马”涌入这个城市,对外来打工人的吸引力甚至比北上广还要强不少。

一座不到2000万常住人口的城市,却能养活超1270万就业者,其就业承载力背后是产业、人才与制度创新的三重共振。

在产业层面,扎根深圳的企业对外来打工人和新鲜牛马们有着非同一般的包容度,以比亚迪为例,近3年就吸纳应届生超5万人。华为、腾讯等大厂总部的吸引力自不用说,还有不少刚起步的高新技术企业也求贤若渴。

这就导致在其它城市求职者纷纷抱怨就业难的时候,媒体却报道2025年节后深圳用工缺口超15万,企业月薪1.5万招机器人技工无人应征。

人才层面,深圳用“低门槛+高成长”生态吸引青年,不仅对高精尖人才予以高额度的补贴和扶持,更关注技术人才的培训,“一键落户”的简易流程也让这里成为许多年轻人安家的新选择。

身处“牛马之城”到底是幸运还是无奈?回到家乡小城过安逸的生活是否是更好的选择?这些问题曾困扰过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那轰鸣的机器声里,在深夜传出的键盘敲击声中,藏着许多人背井离乡的心酸、养家糊口的辛苦,那是千千万万普通人的真实生活。虽然我们打工人自嘲为“牛马”,但大部分人还是积极向上地生活着,因为靠双手的劳动换来的生活让人感到踏实和自豪。

“牛马城市”们的魔力,从来不在神话般的成功学,而在于它撕开一道口子,让每个普通人看见光透进来的可能,哪怕这光需要以青春为燃料,以汗水为透镜。流水线上校准零件、在代码行间调试人生、在快递箱上垒砌希望时,城市的GDP齿轮从未停转。

原标题:《全国哪里“班味”最重?这城超过70%都是打工人》

阅读原文

小米电视自带应用市场在哪里
盖世豪侠八大门派队伍搭配推荐 门派技能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