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發明

2025-06-20 08:10:33

中國西傳說

編輯

意大利數學家傑羅姆·卡丹(Candan Jerome,1501-1576)於1550年最早提出磁羅盤、印刷術和火藥是中國的三大發明,並認為它們是「整個古代沒有能與之相匹敵的發明」。在此之後,讓·博丹重申了同樣的論斷。

19世紀法國漢學家雷暮沙認為中國人發明的火藥指南針鈔票紙牌算盤和活字印刷都由蒙古傳入歐洲[66]。

指南針:宋沈括《夢溪筆談》明確記載,中國宋代已有水羅盤和旱羅盤:

水羅盤一種:將磁針浮在水面而成。

旱羅盤三種:

將磁針放在指甲上;

將磁針放在碗唇;

用單獨一根絲縷,沾一粒芥末大小的蠟,將將磁針懸掛。

歷史上最早記載到指南針用於航海的是在中國北宋時期。朱彧(yù)在他的《萍洲可談》一書中評述了當時廣州航海業興旺的盛況,同時也記述了中國海船在海上航行的情形,說道:「甲令海舶,大者數百人。小者百餘人……舟師識地理,夜則觀星,晝則觀日,陰晦觀指南針。」(《萍洲可談》成書於1111年-1117年間,但所敘述的是1086年的事。)

一些外國學者在翻譯這段文字時,誤將其中的「甲令」(南宋政府的命令)一詞翻譯成了往來海上的阿拉伯船長的名字,因此就一錯再錯,得出了最早裝備指南針的不是中國海船,而是阿拉伯海船的錯誤結論。

實際上,中世紀時阿拉伯人海船船體狹小,根本無法容納百餘人。當時往來南中國海、印度洋和波斯灣之間的商船,能夠容納上百人的只有中國海船,連阿拉伯商人也經常搭乘中國海船。宋代與阿拉伯的海上貿易十分頻繁,中國開往阿拉伯的大型船隊有指南針導航,阿拉伯人是很容易從中國商船上學到指南針的用法的。

指南針大約在十二世紀末十三世紀初之際,傳到阿拉伯,然後又由阿拉伯傳入歐洲,後來歐洲演變出旱羅盤,再於明代時經日本傳回中國。

1584年西班牙歷史學家傳教士岡薩雷斯· 德·門多薩在所著《中華大帝國史》中提出,古騰堡受到中國印刷技術影響;中國的印刷術,通過兩條途徑傳入德國,一條途徑是經俄羅斯傳入德國,一條途徑是通過阿拉伯商人攜帶書籍傳入德國。中世紀歐洲書寫都用羊皮紙卷,並無「書籍」和「印刷」的概念。古騰堡以這些中國書籍,作為他的印刷的藍本[67]。門多薩的書很快被翻譯成法文、英文、意大利文,在歐洲產生很大影響。法國歷史學家路易·勒·羅伊,文學家米歇爾·德·蒙田等,都同意門多薩的論點。漢學家安田朴曾以「歐洲中心論欺騙行為的代表作:所謂古登堡可能是印刷術的發明人」為題,論證歐洲的活字印刷術來源於中國。[68]。

1240年前後,阿拉伯人從中國獲得到火藥的知識,稱來自東方的硝石為「中國雪」,他們還知道煙花爆竹,稱之為「中國花」,又稱火箭為「中國箭」

[69]。

恩格斯在《德國農民戰爭》一文中明確指出:「…一系列的發明都各有或多或少的重要意義,其中具有光輝的歷史意義的就是火藥。現在已經毫無疑義地證實了,火藥是從中國經過印度傳給阿拉伯人,又由阿拉伯人和火藥武器一道經過西班牙傳入歐洲。」

英國漢學家麥都思指出:「中國人的發明天才,很早就表現在多方面。中國人的三大發明(航海羅盤,印刷術,火藥),對歐洲文明的發展,提供異乎尋常的推動力」

來華傳教士、漢學家艾約瑟最先在上述三大發明中加入造紙術,他在比較日本和中國時指出「我們必須永遠記住,他們(指日本)沒有如同印刷術、造紙、指南針、和火藥那種卓越的發明。

西方獨立發明說

編輯

現代有西方學者認為:除造紙有明確的證據是由中國傳到西方的外,其他三項發明並無直接證據表明是由中國傳入歐洲的。在這方面,有西方學者認為,火藥、指南針和活字印刷為中西方各自獨立發明,但缺乏直接證據,且火藥出現在歐洲的時間比中國晚了兩個世紀。中國方面在時間上早於歐洲,但並未完成後續改進。歐洲雖時間上晚於中國,但在改進後傳播廣泛、精於改進,後世使用的火藥、指南針和活字印刷直接是從歐洲改進而來的。但在歐洲之外的中亞地區,奧斯曼土耳其人也對火藥做了針對性的改良,並在後期與歐洲基督教的戰爭中使用。[70][71][72]

沈括早在宋朝就記載中國的磁針既有指南的也有指北的[73](一個指針指南的同時,另一端也會指向北方),但有人卻認為中國的指南針一直是指南的,所以叫指南針。而西歐的compass從一開始就是指向北方,因此叫指北針。另外,歐洲最初期的羅盤,只有十六個方位標示,少於同時期中國的二十四個。這可能表明中歐應當是獨立發明指南針的。而現在使用的指南針都指向北方,是由歐洲指北標準發展而來的。[74]

雖然中國在活字印刷的時間上可能稍早於西歐,但沒有證據表明活字印刷從中國傳入西歐,中歐方交通的必經之地——沿途的阿拉伯國家並未發現活字印刷的相關文物,甚至還一度阻礙了中歐交往[75]。

畢升的活字印刷術在中國本土因單個漢字數目龐大必須製造大量活字,不如拼音字母活字簡單,應用不太廣泛,出土活字文物不多。1965年在浙江溫州發現的《佛說觀無量壽佛經》,是活字殘本。十三世紀末出現木刻活字和陶瓷活字。1490年有華隧的銅活字本。1733年清世宗雍正,詔令制木刻活字,二十五萬餘枚木刻活字,在一年內全部完成。[76] 一直到19世紀的晚清之前,中國的印刷多用雕版印刷。

處罰

編輯

2019年,電子科技大學教師鄭文鋒因在QQ群質疑「四大發明在世界上都不領先,也沒有形成事實上的生產力」被學校暫停2年的教學工作。[77]

qq飞车竞速宝石哪个好
淘宝直播点赞有什么用?如何赚钱?